时间:2023-05-24 20:28:15 | 浏览:35
【编者按】冬已至,春未远!
2022年末,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持续三年疫情将迎来终章,也奏响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序曲。
疫情对各领域影响无法忽视,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熬过寒冬的企业,在危机中增强了内生韧性,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2023年经济发展定下“提信心、稳增长、扩内需”基调,企业应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岁末之际,搜狐财经推出年终特别策划——“破局2023”,对话各行业知名企业领导者,对市场需求、创新方向、未来趋势、发展机遇、挑战及对策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展望,以在宏观环境、行业展望中寻找到发展价值与新机遇。
本文对话海底捞社区营运总经理张赢。
过去的三年,餐饮行业在暂停堂食、发力外卖、复工复产几个状态下循环往复。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形容即将过去的2022年,海底捞社区营运总经理张赢选择了“坚持”二字。在张赢看来,3年抗疫,2022年是最艰难的一年。
如今,多地政策出台,扶持餐饮回归常态,作为火锅赛道中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海底捞业绩修复在途。
海底捞CEO杨利娟曾说 “人是活的,环境是死的,就看你怎么去适应环境。”在疫情的这3年,海底捞发力社区营运便是一个适应环境的例子。
张赢表示,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多面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下的体验影响线上的选择,线上消费满足程度也会影响消费心态,对到店消费起到引导作用。
接下来,该如何重启?张赢表示,海底捞在堂食复工的准备工作上,已经从防疫要求、物流供应、食品安全、环境消杀、人员准备多个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标准操作流程。
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在到店场景满足“堂食+零售+自提”需求的基础上,海底捞也强化“到家”服务业态,就是希望通过多渠道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拉动餐饮消费,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以下为访谈全文:
堂食之外,
轻量化、小型化的青年消费场景,仍有拓展空间
海底捞是聚会场景的火锅类型,疫情以来,餐饮企业在闭店和复业之间来回反复。在近3年的“抗疫”期间,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您有什么体验、思考和感悟?
张赢:在过去的几年里,餐饮行业在暂停堂食、发力外卖、复工复产”这几个状态中循环往复,海底捞也是这样。
3月份上海的疫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3月中旬起,海底捞上海三德广场店组建了一支“后勤保障组”,从最初给门店员工送餐,到服务门店周边志愿者、保安群体,再到满足小区外卖订单,在火锅生意之外,开辟了盒饭、冒菜业务,将海底捞的边界不断延伸。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今年5月份北京在各个社区内组织开展核酸筛查工作,为配合疫情防控做好保障工作,海底捞主动与所在社区进行联系,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餐食保障服务。
在上海逐渐复工复产后,上海海底捞门店的产品供应能力迅速恢复,我们不用团,一单就配送,给居民的用餐提供了很大便利。
在配送正常餐食之外,门店发现顾客喝奶茶、吃甜品的热情也非常高涨,所以有能力的门店还积极的给大家提供奶茶、蛋糕等甜食。
在尽全力为社区邻里提供帮助的过程中,海底捞感知到了在疫情之下,消费者用餐需求和用餐习惯的真实变化,于是我们围绕着市场需求而进行敏捷创新和高质量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基础设施、强大的组织系统、安全健康的食材供应链,让社区营运业务的建立更加顺利,让我们可以用更多方式,为消费者持续提供安全、健康、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
在这样的基础上,社区营运事业部在6月份成立。通过对海底捞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形成“外卖+社群+直播+线上商城”的社区营运模式。而到了今年10月份,疫情再次反复的时候,我们的社区营运的“三板斧”已经运用得很成熟了。
一旦某个城市整体暂停堂食,重心立刻转移到社区营运上来。会员短信推广,加外送优惠套餐,再加社群推广,这三板斧可以让大家立刻各司其职,快速投入战斗状态。
在整个过程中,海底捞进化出了更加敏捷的应对能力和更加强韧的经营策略,以机动作战模式,更好地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CEO杨利娟曾说过“人是活的,环境是死的,就看你怎么去适应环境。”在疫情的这3年,海底捞做了哪些以适应大环境?
张赢:发力社区营运,就是海底捞适应环境的一个例子。
在上半年北京、上海疫情集中爆发期间,海底捞在社区服务中进行了许多场景创新。比如推出的外送套餐“青年套餐”,充分考虑了年轻消费群体“一人食”“两人食”的需求,有效地激活了一部分客群。
“青年套餐”上线后我们发现,新客比例一直很高,说明了在堂食之外,轻量化、小型化的青年消费场景,未来仍有拓展空间。
除了业务布局的积极调整,海底捞从顾客的多元化用餐需求出发,依靠供应链生态的支持,迅速升级线上营销体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而在这背后,则是海底捞在食品安全建设、新技术应用和数字化改革方面的持续探索。
近年来,海底捞也将业务延伸至非火锅业务。对于向非火锅的餐饮业务拓展,您是如何理解和思考的?
张赢: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多面的,从目前大家关注的话题来看,在需求端,消费意愿、消费方式和消费喜好等等,都受到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下的体验影响线上的选择,线上消费满足程度也会影响消费心态,对到店消费起到引导作用。
由于疫情影响,到家消费需求使得外卖、预制菜持续引发关注,当然大众的营养需求和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外卖、预制菜的品类需求更加多元。在消费场景上,到家还是到店是灵活切换的,消费者对场景的选择呈现动态变化的状态。
通过多渠道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现在,多地出台政策,扶持餐饮回归常态。接下来,餐饮企业该怎么做?该如何重启?
张赢:海底捞在堂食复工的准备工作上,已经从防疫要求、物流供应、食品安全、环境消杀、人员准备多个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标准操作流程,因此在接到有序恢复营业的通知时,能够第一时间动员起来,快速标准地完成堂食之前的各项准备。
我们的社区营运业务也在不断创新,持续发力满足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近期海底捞外送全面上新,许多门店的热门单品、新品也集体亮相外送菜单。
同时,海底捞还在此前推出的到家优惠套餐基础上,将丰富优惠套餐类型、单品优惠活动、多元产品组合等以及抖音商品券直播活动覆盖到家场景。
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我们在到店场景满足“堂食+零售+自提”需求的基础上,强化“到家”服务业态,就是希望通过多渠道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拉动餐饮消费,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疫情期间,许多餐饮企业都在想办法下沉、触达客户,解决最后1公里的问题,零售成了很多餐饮企业的布局策略。对于极致的下沉、触达客户,您有什么思考?疫情之后,这些业务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张赢:海底捞外送的网点数,从2022年4月至今从400个网点扩充到了1400个门店,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在这背后,是海底捞社区营运业务整体的进化,我们的平台运营更加精细化,流量渠道更加多元化。我们不但大力发展自有的捞点好货平台,也会积极联合第三方平台,通过私域运营、直播、跨界营销等多种手段触达消费者。
随着新十条的发布,消费者的居家餐饮需求还是会继续发生变化。在过去,很多人居家隔离,在家吃饭是一种分享型用餐场景,如情侣共同用餐、家庭共同用餐。在今后,返岗复工后,用餐需求从分享型变化为刚需型,即对于单人快餐类的外卖需求增加,因此我们的社区营运业务的发展重点也会继续变化。
同题问答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形容即将过去的2022年,您认为是什么?为什么?
张赢:“坚持”,3年抗疫,2022年是最艰难的一年,正是疫情带来的各种压力和考验,促使我们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变革。
海底捞治理体系、治理思想,各种管理机制、产品创新,都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拥有跨越周期的能量,我们会用这股劲一直走下去。
今年行业里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您认为是什么?给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张赢:随着“新十条”政策出炉,全国各地全面开放,恢复正常生活指日可待。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您如何理解“破局”的含义?
张赢:“破局”就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思维想问题,换一种手段解决问题。破局,也是转危为机。
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有什么期许?
张赢:防控政策优化,扩内需战略出台,能够为消费复苏注入政策强心针。消费者对美好生活追求不会改变,期待市场能够快速恢复。
对话宗庆后:要解决住房问题,让年轻人安心工作;踏实做事的企业都值得被尊重
对话颜卫彬:商业正回归应有的秩序和本质,以“马拉松”精神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对话李鹏程:中国乳业会持续向好,未来增量来源于国内巨大刚需市场
对话张春新:以消费者为中心,坚守长期主义;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都是拼出来的
对话马和平:后疫情时代旅游业或迎来长期结构性变化,企业切忌“刻舟求剑”
运营编辑:王婧
【编者按】冬已至,春未远! 2022年末,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持续三年疫情将迎来终章,也奏响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序曲。 疫情对各领域影响无法忽视,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熬过寒冬的企业,在危机中增强了内生韧性,也必将
5月14日,一起女子在海底捞门店拍摄暴露的视频和照片的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该事件据称发生在泰国的一家海底捞门店。据网传视频显示,一名女子坐在海底捞门店的餐位前,脱去外套后开始拍摄视频,并摆出了各种姿势。女子的着装被许多网友质疑为
据经济观察报援引“老板联播”报道,4月29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当天凌晨4点半,他前往南京海底捞某门店吃饭,结果因为夜宿大学生太多需要排很久的队,和店里理论很久,也没吃上。该网友表示,大学生都在里面睡觉,导致自己排号要排很久。“出来玩
中新网8月1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8月14日晚,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预计不低于人民币1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最高下滑17%,2021年同期收入约为人民币201亿元。海底捞公告截图。 海底捞称,主
3月14日,针对网传海底捞禁止单点清水锅的消息,向海底捞客服进行求证。海底捞客服称,目前确实不能单点清水锅,至少要点一个口味的锅底。(中证报)来源: 界面新闻
想要自带食材去海底捞食用的顾客,今后没希望了。曾经它是你自带螃蟹去吃火锅,都会帮忙处理的海底捞,如今,它变了。“出于食材管理和用餐安全谢绝自带食材”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海底捞不让自带食物了。2月23日下午,海底捞客服称,店铺可以自带酒水、
说到海底捞,除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很多网友念念不忘的,可能就是番茄牛肉粒汤。小料里的五香牛肉粒+芹菜+香菜,最后再浇上一大勺番茄汤,可以说是一绝。然而,最近海底捞小料台上的牛肉粒消失了。变成收费菜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做“味伴侣”的大豆制品.
昔日4500亿的 “火锅第一股”,真的不香了?顶着“火锅第一股”光环的海底捞,正在遭遇“水逆期”。自今年2月18日以来,海底捞的股价上演雪崩式下跌,截至6月24日收盘,海底捞股价仅剩36.9港元,累计跌幅超57%,总市值已蒸发2589亿港元
昨天,一网友发文称去南京凯瑟琳广场吃海底捞,结果因为海底捞“睡满”大学生而无法用餐。评论区网友表示:大学生是当代乞丐,能蹭则蹭,能省则省,能白嫖就白嫖。据了解,这家海底捞平时也没有大学生留宿。因为是五一又加上前一天是演唱会,所以留宿的大学生
点赞了的2022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046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